查看原文
其他

利维坦和波希墨特的争斗|我读

2016-05-20 王凤宇 中国民商法律网

中国民商法律网

本文为中国民商法律网原创作品,作者王凤宇,中国民商法律网编辑。若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得授权。
您对本文有关问题有何经验和看法?欢迎您留言分享~

实习编辑:黄梦仪

责任编辑:崔耀烨

图片编辑:师文、李欣南、刘小玲、金今


读这本书时,笔者第一次接触到“空间革命”这个概念。在施密特看来,第一次空间革命是从陆地到海洋,第二次空间革命是从海洋到天空,给了笔者一个新的思考世界的视角。下面我将详细论述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并在最后表明我读完此书最大的感悟。



1

从陆地看向海洋


土、水、火、气是传统意义上的四元素,由于千百年来,人们在土地上诞生,在土地上生活和运动,因而人们命名这个星体为“地球”。人们认为自己是属于土地的,但实际上,冥冥中,海洋对我们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后来人们终于意识到了海洋的重要性。那么到底什么是我们的元素?如果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出发,可能已经区分了九十种以上的有着完全不同结构的元素,但是这对于本文分析陆权与海权没有意义,还有干扰作用,不如直接从传统意义上的四要素的源初意义上去谈论海权和陆权。


世界历史就是一部海权对抗陆权、陆权对抗海权的斗争史,从这个视角,可以把世界历史的发展阶段做出如下的划分:




从对这几个历史阶段的分析不难看出,很多陆权力量无法做到的事情,海权力量完全可以做到,使得从海洋中诞生的力量被人们推崇之至。接着海洋的空间便从亚德里亚海和地中海这两个狭小的空间扩展到全球性的海洋空间。一位德国地理学家从水的角度界定了帝国发展的几个阶段:河流文明时代(如巴比伦帝国)——内海文明时代(如希腊和罗马)——海洋文明时代(如日耳曼诸民族)。然而威尼斯的海权力量也只是在内海阶段就结束了,并未真正地扩展到海洋,主要原因施密特分析如下:与海结亲的象征性的仪式恰恰说明了其不是真正的海洋民族;造船技术远远落后;近距离搏斗的海战方式也比较落后。


真正闯入广阔的海洋空间的是海上的冒险家、捕鲸者和航海者,在这三个领域荷兰遥遥领先。作者极力地赞扬了鲸和捕鲸者,因为是鲸将人们从海岸引向海洋深处,并从海岸中解放出来。通过与鲸的搏斗,人们越来越深入地卷入了海洋这种元素中,在捕鲸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航路、岛屿和大陆。尽管他们没有大肆宣扬,但最早的新世界的发现者其实是鲸和捕鲸者。而想要远航,想要有地理大发现,都离不开造船技术。对于这些,荷兰也是处于领先地位,尽管后来英国突破了重围。从海盗到海盗式资本主义,最早的海盗让西班牙的霸权和商业垄断遭受了打击,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成为真正的海上霸权奠基人,她?带领整个民族完成了从牧羊人向“海的儿女”转化的这一个过程,真正实现了从陆地到海洋的根本转型过程。


2

一场行星的空间革命


英国人的航海业绩虽然迟缓,却是集大成者。英国海盗活动的本质在于打击天主教的势力,海盗们的抢掠反映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对抗,而法国为了维护天主教,选择了陆地而不是海洋,因此最终胜利的是英国,建立了一个海权基础上的世界霸权,这被施密特成为是一场行星的空间革命。


空间意识与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生活方式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时间、职业等,因此不同行业的人的空间意识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空间概念,但我们知道当新突破出现、新能量释放时,历史空间会发生变化,空间概念本身甚至也会发生变化,这时就会发生空间革命,也就是说空间革命才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变革的核心所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以及十字军东征就说明了空间变革对欧洲的影响: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为希腊人打开了新的空间视野,留下了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和艺术;罗马帝国让人们真正了解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十字军东征,让人们了解了“近东地区”,形成“中世纪的世界经济”,使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更加普遍。这三个事例在美洲新大陆的发现面前黯然失色,这是一场最深刻最具有影响力的世界图景的变革,改变了西欧和中欧各民族的整体意识,最后甚至改变了人类的整体意识。人类第一次深刻地了解了相信了地球的实景和全貌,不仅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状体,更加认同了地球绕着太阳运转,向宇宙的这种拓展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人们可以开始想象一个无限虚空了。这些地理上的表象只不过是深层变革的表现方式,空间革命开始在各个领域和各个阶段展开变革。


施密特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任何一种基本秩序都是一种空间秩序。也许你会轻易地这样反驳:我们国家的基本秩序是宪法秩序,但是施密特这样解释:真正的原初意义上的基本秩序本质上建立在某种明确的空间界限的基础之上,建立在某种标准和土地分配的基础之上。


土地掠夺导致地理图景的变革。基督教-欧洲的国际法的诞生,形成了一个不同于其他文明的欧洲基督教诸民族的共同体。他们共同对外,尤其是那些非基督教民族,被他们视为财产,但是实际上他们也在爆发各种内战,因为这个共同体的本质和根本秩序就是瓜分新发现的世界。当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在新大陆上建立属于罗马教皇的世界,宣告罗马教皇维持世界的秩序,手中持有仲裁大棒的时候,新教国家公然进行宗教改革,空间秩序从土地的又变成了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斗争。表面上这是一种宗教战争,实际上,从元素角度来说,这也是海洋世界与陆地世界的斗争。加尔文教促使人们世界的觉醒,但是德国人被称为“中立偏保守派”,没有受到洗礼,没有收获,以至于他们在海外殖民战争中一无所获。英国在自由的海洋中自由地拓展着国际市场,但是后来随着工业革命,海洋的儿女变成了机器的制造者和机器的奴仆,英国的海洋元素逐渐衰退,而作为真正海岛国家的美国逐渐崛起。


作者得出了两个结论:空间观念的变革随着空间变革的新阶段的到来应运而生,空间变革导致新法的诞生。同时随着飞机等的出现,人们不仅征服了新的第三空间,也征服了第三种元素——空气,因而第三次空间革命就是从海洋转向天空。


3

国家主权与自由海洋


在这一篇研究中,施密特对“国家”这个代表政治统一体的秩序性概念进行了说明。新教对天主教世界霸权及其对海洋的垄断权发起第一轮攻击,在这样的战争中,法国首次使“国家”和“主权”的概念获得了权威的法律形式,使生命世俗化,教会成为国家的教会,国家成为唯一的政治单位。法国还成功地从主权国家中找到了摆脱宗教战争和内部政治困境的方法。法学的概念也创制了能够与主权国家的政治现实相对应的方法,并大获全胜,国家拥有主权这种法学思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军队、国家财政和国家警察纷纷出现,法律也在主权国家中找到了很好的存在方式——成文法典。虽然主权国家的概念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不得不说,它仍然是一个陆地性的概念。


海洋观念是在法国、英国开始反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上霸权时真正出现的。那时,出现了陆地和海洋的一种对立,由欧洲为中心建立的世界秩序迅速分立为海洋秩序和陆地秩序,这是两种不同的国际法秩序。在陆地上的对立往往只是国家之间的对立,而在海洋上的对立往往把与敌国通商的平民也视为敌人。最终,法国选择了陆地,英国选择了海洋。但是不得不说英国人的海洋观是有局限的,因为他们只对毗邻的海洋问题感兴趣。荷兰人格劳修斯的《海洋自由论》是倡导海洋自由的先行者,但是也没涉及全球视角下的海洋问题。


主权国家是陆地性的概念,海洋上的主权一直没有确立,如果确立了海洋上的主权,人们的空间意识必然又会发生一次大的革命。


4

启发


《陆地与海洋》讲述的并不是地理含义上的陆地和海洋,它们代表的是保守与开放、封建与民主、野蛮与文明。本书的论域接近地缘政治的研究,基本上是从法理学的角度,采用历史的描述结合隐喻与象征的手法,气势恢弘而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欧洲近代政治格局的嬗变:海洋象征英美海洋国家及其法理传统,陆地象征欧陆国家及其法理传统,以及他们的诞生、演变、发展、衰落和冲突。从欧洲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人们一直站在陆地视角上去看待这个世界的秩序。但是实际上,当视角发生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空间观念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这也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对于中国来说,1840年以前中国的世界观是以中国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应该说中国也是在英国的海洋霸权的冲击之下,才发生了空间革命。英国看中了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物产,于是想通过自由贸易的方式打开中国的大门,可是中国却采取闭关锁国的方式对抗外来的一切。最后,英国不得不拿出长枪大炮轮船,从海洋上对中国发动进攻,强行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因此重重受挫,却也终于认清事实,建立了新的空间概念,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并且开始学习西方,开启了一部成长和进步史。这也是一种陆权被海权打败的事例。


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说,不仅要坚持“一个中国”,守住我们完整的陆地,同时也要建立广阔的海洋战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全面发展。从法学上来说,国际法上有“陆地统治海洋”的原则,领土主权是海洋管辖权的基础,海洋管辖权是从领土主权派生出来的权益,这种派生权益不能与领土主权相抗衡。这项现代海洋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因而充分利用我国享有的海洋主权权益,也是对陆地主权捍卫的一种方式。


吸取清末的教训,在当代的时代发展中,我们应当主动建立对这个世界秩序的全新想象,主动布局,而不是被动接受,要立足于人的存在本身,创设出新的生活法则。在这个新法则之中,我们既要理性的反思过去,又要敢于想象未来。当然,这种想象要立足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去寻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C·施密特:《陆地与海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推荐阅读

【法律书屋】冯小茫:“利维坦”的命运——从霍布斯到施密特

近期好文

尹飞教授谈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问题 | 讲坛

侵权法与保险法之间的互动关系|学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